【人物档案】
多年来致力于书画的创作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国画作品清新隽秀、空灵秀逸、意境深远、格调高雅。其书法作品以隶书见长,朴厚劲秀、宽博庄重。1994年5月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个展。2011年12月,应法国美术家协会邀请,赴法国参加巴黎卢浮宫卡鲁赛尔艺术展,作品“泉落秋山出白云”获得金奖。2016年、2017年随中国书画家代表团赴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菲律宾、乌克兰参加丝路画语艺术展。2012年被评为“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的中国山水画百家”之一。部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家博物馆,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国、西班牙、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业内人士及机构收藏。
始知丹青笔 能夺造化功
■ 记者 赵艺瑶
陈培伦的山水作品笔墨精妙,隽永而有灵性,壮阔中又具清朗,无论是北派的雄浑山势,还是南宗的秀美清音,高古的格调中总有着葱郁的入胜气韵,峰峦、溪涧、云烟、叠翠等意象,是他在宣纸上求索多年的洒脱表达,他把壮志豪情尽皆糅杂于笔端,呈现出的画作极具万壑竞秀的艺术感染力。
▲ 陈培伦作品:《苍岩胜景》 38cm×50cm
心之所及,落笔有云烟
陈培伦出生于山东单县,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人,自幼受“孔孟之乡”深厚文化底蕴的影响,这里不仅有着雄伟的东岳泰山,还有汹涌滚滚、奔腾而来的黄河,更有“万世师表”的孔孟思想,“一山一水一圣人”,齐风鲁韵,翰墨书香,千年传统的文脉滋养了他的灵魂,给予他无数在国画山水上捕捉的风光。他家学渊源深厚,因祖辈的书法功底深厚,耳濡目染之下从小便习得一手毛笔字,书画同源,这为他与国画山水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陈培伦对自然界中的山水有着浓厚的亲近之情,当问及其选择山水题材的缘由时,他说:“奇山秀水给人幽深神秘的感觉,能洗涤心灵,安放灵魂,很契合我的心怀。”由于职业的缘故,他常常出席诸如钓鱼台、京西宾馆、人民大会堂等重大场合,往往被墙面上悬挂的恢弘山水画所震撼,因此对山水题材的国画艺术愈加孜孜以求。他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恢弘的气魄,也向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荡气回肠的场面,更醉情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无与伦比的美景,他把这些诗意的内涵化作自己的心绪,在笔端尽情地流露,一幅幅山水作品波澜壮阔,浑厚雄强,给人朴拙的豪迈之美。
▲ 陈培伦作品:《五岳独尊》 178cm×96cm
在陈培伦临摹的《清龚贤溪山无尽图》一册中,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曾撰文称赞:“细品之,构图虽有变易,通观却可传神。君于临习中揣度笔法,积墨点染,淡墨皱擦,既厚且活,干湿互济,含蓄内敛,沉厚不浮。加之光彩明暗,留白适中,使山石树木,流水亭台,逶迤相连,动人心魄,使人观之顿生卧游之兴。”陈培伦山水画功力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他从传统入手,多年如一日地沉浸在丹青翰墨的世界里,学古人之风,得先贤之韵,聆听山水之音,入造化之境,获得无穷乐趣。
“脱胎换骨,重建家园。”这是陈培伦对自己近年来全身心专注于丹青艺术的总结。为了能够在山水画中得到更高的提升,他申请了提前退休,之后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研习。他把曾经半路所得的诸如素描、色彩、光影等西化的元素全部抛掉,从传统入手,在临摹古画的基础上下功夫,主攻中国画的阴阳关系。王蒙的《青卞隐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沈周的《庐山高图》等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他师古而不泥古,以线造型,大胆泼墨,细心收拾。苍莽的山峦、跌宕的河谷、留白的飞瀑、点景的房屋,笔墨或提或按,或湿或干,浓淡相宜,层层浸染,这些传统趣味的景象古拙而朴素,给我们带来了壮美旖旎的山水风光,也留给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遐想。
中国传统画自古讲究虚实关系,而陈培伦对于笔墨虚实的处理尤为精道。所谓“实是力,虚是气”,他的绘画多以“实笔”间参“虚笔”,一幅山水画作中,“实”山处于溪涧或虚无的烟云间,才会逐渐虚化,而这种“虚”正是山崖的“实”反衬出来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静态的画面更显灵动,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给人大自然浩瀚无边、深不可测的意境感。“一张画的虚实特别重要,实的部分很好表现,虚的部分有些不好表现,主要在于虚的造型美不美的问题。”他告诉记者。画面中,他用皴擦点染的笔法调整溪流、飞瀑、云雾等,又兼以肆意纵横的笔墨,把深山、苍松、房舍、小桥写“活”起来,虚实的笔墨共同营造出恢弘大气的艺术情景。疏密有致的布局、意蕴清雅的画风、险绝奇特的构图,极富中国山水画的张力和感染力,透露着他对于传统山水艺术的追求。
▲ 陈培伦作品:《苍岩山村晨曦》 38cm×50cm
陈培伦注重传承,得传统之正脉,但却并不拘泥于严谨的法度,他在娴熟的笔墨驾驭能力上,依山势而行,依水韵而憩,以墨破色,变化多端,探索出自己的语言形式,追求朴实、自然、淡雅的意境表达。他在创作山水画时,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有着精心的布置,各种意象不是琐碎的堆砌和整合,而是自然而然的气势生发。他认为:“树是当家树,树干是用笔的体现,树叶是用墨的体现,树的造型是评判功力如何的底线。”他常常在丘壑上挥墨出疏密老稚不一的林木,苍劲的笔墨传递出幽旷的山水精神。对于峰峦的构造,他取法宋画之严谨造型,用笔坚劲,形成明暗的对比,以显石之牢固、山之巍壮。而屋舍对于他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意象,是画面中的点景之笔,寥寥几笔便成一方气派。泉水则靠两山之间的留白,云烟亦然,他不仅在用笔、用墨、用色上十分考究,而且常常对于布局反复琢磨,并非一味地追求工致,而是使墨色并重,山水意象相得益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璪提出来的画理,自古以来被众多书画家奉为美学领域的精义。为了能够勇攀国画的高峰,陈培伦在笔墨法度之外,开始把手伸向了自然本身。他认为:“写生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写生的升华,而出新必须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川大山,北至东北,南至云南,东至山东,西至新疆,他怀揣着对锦绣山河的热爱,常常行走游弋于泰山、黄山、武夷山、长白山等奇峰之间,探幽览胜,感受天地灵气。
然而,写生采风并不是真实模仿自然界的山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陈培伦的山水画作是基于对自然造化的概括性提炼,他对山川河流观察细致入微,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真善美,从笔墨艺术的角度出发,选择符合审美范畴的山水气象。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言:“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天高路远,峰峦叠翠,云影波光,小桥流水,这些自然界的景物是他绘画创作的灵感迸发,笔墨之间饱含着浓浓的真挚情感。他告诉记者:“写意和写实没有明显的界线,国画山水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写意多一点,还是写实多一点,都叫国画艺术。”基于这种认知,陈培伦的画作中不仅有着道法自然的笔墨传统,他尤为讲究画面气息的流动,情韵精微,有法有度,气韵生动是他对高雅脱俗意境的追求。
▲ 陈培伦作品:《泉落秋山出白云》 136cm×68cm
陈培伦经常外出写生,他不畏路途遥远,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深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不为人知的幽深河谷,在天地的灵毓中尽情享受翰墨丹青的风采,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精品佳作。以北方山水为例,陈培伦多把雄奇险峻的太行山作为创作对象,苍空浩荡,奇峰锦绣,峰峦叠嶂,沟壑纵横,这处洋溢着神秘魅影的高山,自古以来深受书画家的钟爱。陈培伦以刚劲硬朗的运笔构建山的骨架,以浓淡的墨色丰满水的神韵,笔中见墨,墨中见笔,还原出大美河山的清旷深幽。而他的南派山水作品则是另一副模样,在《溪山雨后》的山水画中,他的笔墨则略显柔情,在不失劲健骨力的基础上,他用绵密的笔意塑造了一幅江南气韵的好风光,两岸崇山峻岭间,一叶扁舟横渡溪上,山上坐落着一座雅致的亭阁,林木峥嵘,似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整幅画作构图奇峻,风格奇丽,颇有古韵生香。
山水画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纯净的笔墨中闪烁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在山水画的审美体系中,凝结的是中国积淀千年的传统思想与文人意趣。而近些年来陈培伦通过在文化修养上的积累,他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师法自然,推陈出新,创作出的许多艺术作品颇具震撼力和感染力,呈现的自由山水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其实是他落墨于宣纸上的思想高度。他积极探索中国传统笔墨与时代审美趣味的结合,用鲜明深沉的形式表达心中的山水,这是他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意志体现。他对自然的美感来源于他与山水的心灵契合,在怡情养性的有限画面中,他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一个“画外之音”,那是对大千世界“道法”的追求,符合“天人合一”的哲理情怀,这是他胸襟在画作上的抒写,境界扣人心弦。
这种理念曾被陈培伦用于教学之中,他告诫学生:“要想成为真正的画家,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要走对路子,从《芥子园画谱》入手,立足传统,打好树木、石块等意象的基本功,尤其要临摹古画,从中吸取传统的笔墨技法;第二便是明画理,即要懂得国画的道理和理论,这是几千年来总结的规律,极富实用价值;第三能吃苦耐劳,学习国画是持久战,只有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为传承中国的山水画艺术,他教授了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全国各地,他把多年来获得的国画经验,传给这些对山水抱有热情的画家,通过教学也加深了对书画理论的研究,其人品、艺品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 陈培伦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 145cm×366cm
在创作时,陈培伦把心灵的文化修养赋予到了墨色之中,他以制造矛盾、解决矛盾、从而达到对立统一的形式,使得画风起承转合,不经意间保持着整幅画作的和谐。无论是他的小桥流水,还是崇山峻岭,他在有限的空间中开拓了无限的想象,中国山水在他的笔下呈现高古的深远气象。而这种意境与古人对返璞归真与自由追求的哲学精神相符合,他不拘泥于物象的具体形态之上,把自己的内心融于对自然规律的感悟上,在理想化的“忘我”境界中,享受静谧的安逸生活。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list-style-type: none;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simsun,="" sans-serif;"="">如今,陈培伦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已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却仍然孜孜不倦地在墨田砚海里笔耕不缀,他谦虚地说道:“目前我还在艺术的道路上修行。”他立足于传统笔墨,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以质朴的山水情怀观自然之变,落笔有度,功底深厚,无论是雅逸精致的小品,还是真情豪迈的大作,他用高古的笔触给人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画面意蕴,墨色之间洋溢着中国山水文化的内在精神。生命的韵律携带着苍茫的气息,激荡起朴茂的神韵流淌,这是他在艺术上的审美取向,也是他对山水情怀的兴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