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河南人物网!

医 圣——张仲景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的医学家。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张仲县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并从史书中受到古代名医扁鹊的影响和启发,又曾拜同乡著名中医张伯祖为师。张仲景对于当时那种追逐权势名利、不精究医药方术的士人极为愤慨,对于有病求助于巫祝迷信者,认为是"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公元196年尚204年,南阳地方病疫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伤寒病者又十居其七。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他毅然辞官业医,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细心的研究。他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辩证论治的规律知识,又收集了民间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一方面为人治病,一方面从事著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此书经后人整理校勘,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对于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的病理机转加何进行辩证施治,他作了具体论述。这就是,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它的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对于病在表,或正盛邪衰的三阳证(太阳、阳阴、少阳),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对于三阴证(太阴、骄阴、少阴),因为是寒邪入里,正虚阳衰,抗病力弱,所以治疗时就应以扶正为主。在《伤寒论》的各篇中,六经病的不同症候,又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所谓八纲)的基本内容。

《金匮要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专书。共计25篇,皿205个方,第一篇相当于总论,从脏腑经络为纲,概括地论述了疾病的病因、病机、预防、诊断和治疗;第十八篇论述外科疾病的诊治;第二十至二十二篇论述妇产科疾病的脉症和治疗,最后三篇论述有关食物的禁忌和治疗方法,其余各篇属于内科杂病的。全书包括了四十多种疾病的诊治。

除了《伤寒论》和《金匿要略》外,张仲景还写了很多著作,如《评病要方》、《五藏论》、《口齿论》等,可惜均已失传。张仲景从东晋咸和年间起,被称为"医圣"。他所创造的"六经"分证、中医诊断病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和辩证施治的原则,为祖国中医学奠定了基础。